今年7月-8月,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三支本科生队伍在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3项国家二等奖。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由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设置“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三个赛道、九个赛项,吸引省内42所高校共356支队伍、近1800名师生参加。

这三支队伍由陈涛教授团队指导,依托学院本科生创新平台之一“未来科创工坊”,从0开始自主搭建设计,这三个团队是:


太阳能电动车——新能源车赛道

学生成员:曹阳光、张书铭、葛纯宇、吴超然

项目详情:获奖项目是一款以太阳能为能源的打卡小车,包括充电储能与放电打卡两种模式。充电储能模式下,基于超薄单晶硅的太阳能板,团队自行设计的BOOST稳压输出模块,使得太阳能板尽可能处于最大功率点,从而实现较高效率的电能存储;放电打卡模式下,超级电容提供能源,实现按预期轨迹行走,并进行UID标签扫描和语音播报。

 


智能网联汽车——虚拟仿真赛道

学生成员:何泓沛、孙易博、蒋鸣

项目详情:学院本科生在官方 Demo 上采用传感器融合算法(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数据)、引入高精度地图定位。实车调试阶段采用了基础调试、分任务调试和全流程联调的“三步走”策略,在复杂模拟场景中,完成了路径规划、障碍物避让、交通标志识别等任务。


智能物流搬运——智能+赛道

学生成员:陈宇、李杰、郭传鑫、王云阗

项目详情: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台物料搬运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领取搬运或放置任务,在指定的工业场景内行走、避障,具有识别物料位置和颜色、物料抓取与载运、路径规划等功能。


秉持“创新实践,敢想敢做”理念,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了未来科创工坊。该工坊配备先进仿真实验平台,涵盖机械、电子等多模块,融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基础验证、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三级实验体系,持续为本科生提供创新土壤。依托工坊,本科生们不仅在此次工创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在其他多个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研制的五连杆轮腿机器人获全国仿真大赛一等奖、3D大赛省特等奖,同时本科生团队累计揽获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iCAN、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十余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实践能力在一次次挑战中得到充分锤炼与显著提升。

未来科创工坊为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创新的实践空间,学生们可以在这里自由探索、大胆创新,开展跨专业交流,激发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未来科创工坊的设施与资源,引入前沿技术与项目,优化实践环境,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