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制造强国战略,发挥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枢纽作用,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积极搭建政校企研多方对接平台,主动将高校创新优势融入产业发展需求,2025年11月7日,在校党委组织部和吴江区委组织部、区工信局的指导支持下,学院联合吴江太湖新城等单位成功举办半导体产业链党委座谈会。

我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毓蓝,未来校区管委会主任、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吉伟,吴江区政府党组成员、第十八批吴江区科技镇长团团长、未来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刘超,吴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级机关工委书记刘金平出席活动,区委组织部、区工信局、区科技局等相关领导,第十八批吴江区科技镇长团成员,未来校区管委会、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吴江各区镇组织人事部门、经发部门以及半导体产业链重点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党建链”赋能“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实地考察:尽显高校硬实力

参会人员首先沉浸式考察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的改革成果。学院率先推介半导体领域科研与育人优势,主动亮出“解题清单”,彰显高校对接产业需求、破解发展难题的责任担当,为“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政府搭台”的协同模式按下“快进键”。

作为苏州大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前沿阵地”,学院聚焦半导体领域“卡脖子”技术痛点,构建起“基础研究锚定前沿、技术攻关对接产业、成果转化直达市场、人才培育适配需求”一体化创新体系,不仅展现了高校有组织科研的鲜明导向,更向链上企业直观呈现了“学术突破如何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实践样板。


精准对接:激活融合新动能

活动现场举行系列聘任与授牌仪式,成为校地协同、校企共赢的“里程碑”,每一项举措都蕴含战略深意:

座谈会现场举行了吴江区半导体产业链党委专家智库支持单位、吴江区半导体产业链党委特聘导师的聘书颁发仪式,标志着半导体产业链的政校企研协同创新的智库平台正式启用,为“学术智慧”向“产业效能”转化搭建制度化通道。

同期,校企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学院客座教授同步获聘。旨在将育人场景延伸至产业一线,搭建校企人才双向流通“桥梁”,实现产业反哺高校育人,构建“产学研用”闭环育人新范式。


深度会商:凝聚发展向心力

活动中,学院朱坤老师以《面向智能气敏检测MEMS红外光源第三代半导体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为题作项目路演,展现了高校科研 “从0到1”的突破与“从1到N”的产业转化潜力。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万珊老师作《申威创新路 自主中国芯》主题分享,从国产处理器研发视角为校企跨区域、跨领域协同提供了新思路。

产学研供需交流会上,企业代表围绕产学研合作深化、就业实习基地建设、高端人才招引等实际需求踊跃建言,政府部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现场积极回应诉求、精准答疑,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形成了“需求共提、难题共解、成果共享”的良好互动氛围。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是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立足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更是高校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彰显。未来,学院将持续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深化“战略同频、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技术共研”的校地融合机制,为吴江打造半导体产业高地、长三角产业升级提速、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