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至7月25日,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6位同学通过主办方专家组选拔,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学子汇聚于深圳零一学院X-Challenge颠覆性创新挑战营,度过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创新之旅。

本期深圳零一学院X-Challenge颠覆性创新挑战营以“新时代的科技创新——释放创造力,重新想象我们的未来”为主题,同学们在导师带领下开展科研训练,深度体验清华大学钱学森班“进阶研究-精深学习”培养模式,展示自己的创新精神,并与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院士等大师面对面交流,感悟科学家精神,领略创新文化,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合影


 01 2025 X-Challenge Camp 体验从零到一的科研历程

颠覆性创新挑战营作为零一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旨在引导学生体验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完整科研闭环。此次研究项目涵盖微纳与智造,信息与智能,生命与健康,深空海地,社会与智能等五大领域。同学们结合自身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以及自身研究兴趣和专业方向,参与项目研究。

我院2024级机械电子专业本科生司舒妍同学加入了《基于对流换热强化理论的电子器件冷却性能分析及实验》项目小组,在任建勋老师的指导下,从模拟仿真到动手实验,从电子元器件位置的构想到风道的不断变换,同学们培养了科研动手能力,最终成功找到了最优散热风道。

2024级AI专业本科生孙炜航同学、谢慎之同学,大数据专业本科生纪骁洋同学在汤敏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关于社会创新《用AI应对老龄化》的课题研究,并在不同的小组进一步细化开展项目研究。

2024级AI专业本科生温紫玲同学在袁春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AIGC及多模态大模型强化学习技术》的项目研究。2023级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生汪子琛同学在张健瑞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基于人工纳米通道的神经拟态离子压力感受器的制备与研究》的项目研究。

在最后的结营仪式上,同学们所在的小组汇报了自己的课题并获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汲取了持续完善研究工作的智慧与力量。同学们与不同的课题项目小组碰撞思想,在跨学科交流中获得新启迪。


 02 缤纷活动 科技与人文交织


“猫头鹰奇妙夜”是本期 X-Challenge Camp 颠覆性创新挑战营的特色项目之一,活动秉承“让思维闲逛、让想象开花”的理念,围绕科研探索、科技伦理与创业实践等多元主题展开深度对话。

多位院士作为零一学院大导师与学员们在轻松而深度的氛围中开展“院士壁炉夜话”,探讨科技前沿问题,分享人生阅历,讨论科研、成长路上的问题,学员们在“放松中思考、在交流中顿悟”,碰撞思维的奇妙火花。

零一不仅有教育、有科研,还有音乐、人文,更有兴趣、思维和来自朋辈的激发。清华钱班的“学长创新说”让同学们尽兴畅谈。在这里,面向科学前沿与人文素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轻松的氛围,讲授前沿的科学知识与古今中外的文化。


 03 结营仪式 感受未来无限可能

最后结营仪式的现场,第二期“零一新锐奖”揭晓,11个小组获奖;其中,我院的汪子琛、纪骁洋、司舒妍、孙炜航四位同学获得“零一新锐学子”称号,他们所在的四个小组荣获“零一新锐奖”。每一份荣誉,都是对同学们创新勇气的最好嘉奖。

学生领奖合影


为期十三天的旅程中,我院学生收获颇丰,不仅仅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也遇到了很多新鲜的想法,开拓了眼界,为之后的发展道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深圳零一学院暑期学校的精彩虽已暂告一段落,但少年们奔赴未来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青年学子,仍将以好奇为眼、想象为翼、创造为帆,在科研星海中深耕有价值、有高度、有深度的探索,用青春的热忱,为"从零到一"的突破续写新的可能。

深圳零一学院以颠覆性创新挑战营为起点,构建长周期陪长体系,遴选、培养、成就未来科技领袖。通过挑战营这一平台,全国具有突出创新潜质的优秀大学生有机会与顶尖科学家深度交流,在真实问题的探讨中产生创新想法、开展创新研究。学员经零一学院“五维测评”及授课团队遴选有机会成为“零一学子”,进入学院的长周期培养计划,获得持续科研经费、国际交流机会等支持。

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零一学院创新教育联盟中的一员,从去年开始选拔学生参与到零一学院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去年参与零一学院挑战营的三位同学(刘子阳、陈楷煦、刘唱)均通过选拔成为“零一学子”。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参与“高校+零一”共话,致力于拔尖人才联合培养,如参与“集智共创新时代:2025年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系列研讨会”。

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聚焦学生发展支持,通过开展专业交叉、产教融合、项目培养、以赛促学等体制机制试点改革,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未来创新者培养计划。未来,学院也会始终秉承着全链条立体式人才培养理念,持续提供高水平学术交流和科研实践机会,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