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有关精神,促进高等院校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教学创新与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编写程序、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我国数字化智能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百度公司决定举办第二十一届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大赛从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0届,累计参赛选手三十余万名,覆盖上千所院校,大赛已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榜单。我校将组织学生参加该项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及要求
1.参赛资格: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的研究生、本科生(身份始终以初赛报名时学籍状态为准)。
2.参赛要求:参赛选手须独立完成题目,无任何作弊和欺诈行为。违纪作弊者将被列入不诚信数据库,取消成绩并禁止此后三年参赛。
二、竞赛内容及形式
1.竞赛任务:使用C,C++,Python及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解决挑战性算法问题。
2.竞赛形式:初赛和决赛均为算法设计类题型。每场初赛时长3小时、8道题;决赛时长5小时、12道题。比赛期间,参赛选手登录比赛页面进行答题,每人使用1台电脑,在规定时间内使用C、C++、Python、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解决规定数量的问题。程序完成之后提交运行,系统自动判定程序为正确或错误并将运行的结果反馈给参赛者,根据AC题目数量和完成总用时进行排名晋级。重点考察选手的基础算法和程序设计能力。
三、竞赛日程安排
(一) 初赛(省赛)
共两场,可参加任意场次:
1.第一场(线上):6月29日(周日)14:00-17:00
2.第二场(线上):8月10日(周日)14:00-17:00
(二)总决赛、颁奖
时间、地点:待定。
日程如有调整,将会另行通知。
四、晋级规则
1.常规晋级:
每场初赛按照成绩排名,公布约400位晋级名额,两场初赛共晋级800名选手入围决赛。第一场已被公布晋级的选手,可自愿参加第二场初赛,但不再占用第二场晋级决赛名额。晋级决赛的选手如自愿放弃决赛名额,组委会将补递后续选手参加决赛。
2.内训赛赛道:
今年,百度将继续针对定向合作院校开展内训赛赛道。百度松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百度菁英班/教育部-百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编程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块的优秀选手,可凭ICPC/CCPC/码蹄杯/百度日常周赛成绩获得百度之星人才专项赛道获奖证书,并总计选拔200人进入决赛。
3.“外卡”晋级:
组委会将根据各单位组织报名情况和历史合作情况综合考量,给予约50-100个“外卡”晋级名额,让参加了初赛但未晋级的同学“复活”进入决赛。该政策不改变选手初赛获奖情况。
五、奖项设置
(一) 初赛(省赛)奖项
1.每场初赛分别按照实际参赛人数的约5%、10%、15%比例(总计约30%)依次设置省赛金银铜奖。注意,初赛奖项不再按照分省设置,也不再分组别,按照绝对成绩设奖。AC数为零的不予得奖。
2.初赛结束后,对成绩严格审核后统一发放电子版获奖证书。初赛获奖选手指导教师自动获得省赛优秀教练荣誉证书。
(二)总决赛奖项
1.排名奖励
排名奖励按照大学组、高中组以及小星星组进行成绩排名,各组前十名将有奖金/实物激励,其中:
第1名:10000元/人
第2-3名:5000元/人
第4-6名:3000元/人
第7-10名:小度音响X10一台
其中奖金为税前奖金,组委会为获奖选手代缴相关税款。
2.分别按照大学组、高中组、小星星组各组参赛人数约10%、20%、30%的比例(共约60%)依次评出总决赛金银铜奖(初赛晋级和获奖不再分组别)。
3.决赛获奖选手指导教师自动获得优秀教练荣誉证书。
(三)组织奖项
1.根据各院校/指导老师/教练组织参赛情况,颁发相应的组织奖项。
2.上述教师有机会优先获得百度支持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程竞赛实践基地类)。
六、其他激励
(一)招聘绿色通道
决赛入围选手有机会获得百度校园招聘/实习生招聘绿色通道。
(二)深度访问交流
参与百度各重大峰会、培训交流的机会。
七、报名方式
大赛使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与产业实践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TIPCC)指导建设的码蹄集平台作为第三方OJ考试平台。
报名网站:matiji.net/astar
报名开始时间:即日起;
报名截止时间:按场次依次为2025年6月29日、8月10日开赛前2小时。
初赛(省赛)共两场,可选报一场或者两场。决赛选手需在赛前完成报名确认,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事项
1.竞赛规程及要求等相关信息详见附件(请参赛师生仔细阅读),或登陆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官网(https://astar.baidu.com)查询。
2.本次竞赛相关的校内组织工作由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具体实施。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0512-65886312;电子邮箱:jinjinli@suda.edu.cn。
3.校内竞赛QQ通知/交流群:387318251,请报名参赛的同学务必入群,并实名备注,赛事相关通知会在群内发布,申请加群方式:年级-研究生/本科生-学院简称-姓名。
 
                            